近日,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非法经营期刊案。该案共有14名被告人,因案情复杂,法院决定分案审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通过案件侦办单位荆门市公安局高新区掇刀区分局获得的一审判决书显示,本次有6名被告人出庭受审,经审理,6名被告人以非法经营罪分别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5万元到97万元的罚金,截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稿,6名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
不久,李营收到了某健康医学类期刊社的《录用通知书》,上面注明她的论文将在2023年1月刊发。
判决书显示,6名被告人没有期刊出版许可证、印刷经营许可证,从事征稿、组稿、印刷等工作,严重扰乱出版秩序。短短一两年内,数以万计的作者在被告人伪造的30余种、3000余本假冒期刊上发表了3万多篇文章,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
已经注销的期刊被不法分子冒用,用来征稿;作者不仅能收到纸质版期刊,还能在某知名期刊网站查到自己的文章。这种操作如何完成?
今年5月21日,在湖北省荆门市公安局高新区掇刀区分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见到了一大盒子期刊社和多省市新闻出版部门的假公章,大约有100个。这些假公章都是从刊文公司缴获的,用来给《录用通知书》盖章。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摄
作为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案件,此案跨河南、云南、河北、安徽、北京5省(市),涉及论文编、印、发、挂网全流程环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上查询得知,这份期刊由西部地区书报刊发展中心主。
在某搜索平台上,一名中介告诉她有两种服务方式:自己有论文,可以负责代发;如果没有,可安排“写手”代写。两种方式都保证刊发,不仅赠送纸质版期刊,还能在期刊网上查到自己的论文。